弘扬“五和”文化 助推社会和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记市政协常委、三亚五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宪泉

“从军从政从商,为义为学为仁”,十二个字可以准确地概括马宪泉丰富的人生经历。马宪泉少年从军,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青年从政,当过政府机关的笔杆子;壮年下海,在天涯海角创下一番事业。

1992年,马宪泉随十万人才下琼州,来海南创业已有20余年。从最初的古玩字画收藏,到后来从事海南旅游行业,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硕果累累。1998年8月,马宪泉与刚刚兴建的南山文化旅游区结缘,投资兴建了“南山文宝院”。同时高瞻远瞩,根据三亚旅游的发展趋势,先后投资兴建了“南山寺三十三观音堂”和“南山龙五爷财神殿”,创造了“规模最大的室内观音群像”和“中国最大的砚台”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近几年,马宪泉更是专注于文化事业, 2009年创作出版了《处事锦囊100》,2010年出版了《智慧三十三书》,2012年出版了《三十三观音传奇》。这些书籍的出版,获得了专家学者的认可,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挖掘“五和文化” 助推中国梦

今年5月18日,一场以 “和文化与中国梦”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马宪泉作为此次论坛上唯一来自民间的学者,主题演讲了“五和文化与中国梦”,成为此次论坛的亮点和焦点。

在论坛上,马宪泉从普通人对中国梦的感知感悟谈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马宪泉说,圆梦的过程,必须从老祖宗的深厚思想中去汲取营养,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线——和文化,去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冲突。他把当下社会的矛盾冲突,归纳为五个方面: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冲突、国与国的冲突、人民内部的冲突、家庭成员的冲突、人心的冲突,然后将和文化贯穿于五者之间,进行细分、归纳、提炼,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药方”——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和合。这五者之间和合共存,唇齿相依,互为因果,超越国界族群,正是一剂解决各类冲突的良药。

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在听取了关于论坛盛况以及文化成果的汇报后作出重要批示:“和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取得成功,值得祝贺,更值得在建设更加卓越更加和谐的三亚中践行论坛的主要成果和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认为,马宪泉的“五和文化”既有新意,也很通俗,让和文化接了地气,体现了中国梦的三个共享精神: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与时代进步的精神。

海南省政协主席于迅认为,马宪泉在此次论坛上提出的“五和文化”,一个“和”字,贯穿连接从人心到万物的微观和宏观世界,与每一个中国人紧密相连。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张立文认为,马宪泉的“五和论”,切中时弊,化解焦虑,提升道德,升华心灵,和合天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和首要价值。马宪泉的“五和论”起码具有时代性、良知性、道德性、创新性、国际性,此五性就是其理论的价值,也是其“和”人格的体现。

目前,马宪泉正在继续深入挖掘“五和文化与中国梦”的学术成果,力争到2013年底,形成完整的学术专著,并在全国进行巡回宣传演讲,为实践“中国梦”提供新的学术理论支撑。

物质扶贫 更需文化慈善

1956年,马宪泉出生在山东德州一个农民家庭,母亲的善良与勤劳给儿时的马宪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宪泉说,他的母亲,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人。“我母亲虽然没有太高文化,但思想非常的传统、善良、有孝心。”马宪泉回忆,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讨饭的人如果到他们家去要饭,他母亲不是拿剩饭剩菜去敷衍,而是拿整个窝窝头去给流浪的人吃。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马宪泉自小就明白了,“即使自己再困难,也要帮助别人。”

就是这样的善心,让马宪泉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以诚信为本,恪守“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市场”的经商信条。20余年商海搏击,风生水起,马宪泉不仅担任菩提叁拾叁观音文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还担任着三亚五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另外,马宪泉还担任海南省山东商会常务副会长、三亚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三亚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为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出力。

身为齐鲁儿女,儒家文化对马宪泉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作为菩提叁拾叁观音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佛教文化对他影响更是深远。马宪泉坚持着儒家文化“达则兼济天下”的仁义思想,坚持着佛教“慈悲济世”的大爱思想,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当代企业家思想,热衷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

马宪泉的公司每年都专项拨款从事慈善活动。除了每年响应政府号召,对全国地震、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灾区进行捐款捐物外,还长年定期向三亚满地可希望小学、海口市社会福利院、海口天翼特训学校、五指山贫困大学生等贫、老、病弱势群体送捐款、送物资、送温暖。

马宪泉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物质上绝对贫困人的不多了,但人们在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的“贫困”似乎越来越多,我们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文化慈善。

“扶贫救困,不仅要扶物质上的贫,更要扶心灵上的贫。”这是马宪泉做慈善事业的指导原则。因此,每逢重阳节、儿童节、青年节等重要节日,马宪泉都会组织年轻员工去福利院帮老人打扫清洁,去希望小学、自闭症儿童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组织活动、传播文化,让弱势群体不仅享受到物质的资助,还有心灵上的慰藉。

建言献策 履行委员职责

马宪泉2007年当选三亚市政协委员,2010年当选为三亚市政协常委,2012年当选为海南省政协委员,曾提出过《如何改善三亚交通状况的建议》、《如何改善三亚公交车乘车情况的建议》、《弘扬“五和”思想 助推美丽三亚建设》等多个具有现实意义和人文高度的提案。

海南这样一个年轻的省份,不仅内地移民人口众多,更云集了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兼具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的文化特征。什么样的文化既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能四海归心,引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们把海南建设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呢?作为在海南生活了20余年的闯海人,马宪泉在政协海南省六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倡导“五和”文化 构建美丽海南》的提案。

马宪泉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阶段,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一个民族与国家而言,如同人的灵魂和树的根本,是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智慧源泉。基于这一指导思想,马宪泉将和谐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归类概括,提炼出“五和”理念。

马宪泉提出的关于“五和”文化的相关提案,得到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马宪泉认为,要建设美丽海南,就必须占领文化的制高点。对于海南这样特殊的年轻省份,惟有具备了民族性、世界性、先进性、普遍性为一体的文化,才能得到世界友人、各地移民和原住民的共同支持,而“五和”文化恰好具备了这四个特征。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学习践行“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马宪泉说,他的“中国梦”,就是在有生之年,全力宣传、弘扬、践行“五和”文化,让“五和”文化从三亚起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人类光明美好的未来。